五年前我「棄醫從教」,你問我後悔嗎?
「冠緯,你為何棄醫從教?」
「因為,我相信好的教育是好的醫療、好的社會的源頭。」
「棄醫從教五年了,然後呢?」
「教育的系統性改變是可能的,希望能邀請你在下一個五年一起努力!」
最近均一正在進行的《均一神助攻|科技翻轉教育集資計畫》 (http://bit.ly/2P8qQUq)進入尾聲。身為負責人,我想在此刻,用幾分鐘的閱讀時間,跟大家分享我們為什麼需要這一波集資,以及背後的大脈絡。
▍本篇目錄一、我為何棄醫從教01 什麼是好的教育?創業、醫學院、可汗的啟發
02 看見自己、看見需要,走出屬於自己的路二、五年來,我看見的是改變,也是希望03 第一個五年,我們打造團隊、發揮影響力
04 第二個五年,擴散影響力,加速再創新三、邀請你跟均一一起加速這場教育變革05 不營利、不拿政府錢、不做廣告的均一營運邏輯
06 黃金三角:45%、45%、10%,理想捐款配置!
07 培養孩子,需要整個社會的力量
一、我為何棄醫從教
01 什麼是好的教育?來自創業、醫學院、可汗的啟發
故事要從大學時期說起,興趣廣泛的我並沒有把時間都投入在課業上,反而因為過去的家教經驗,對教學漸漸產生興趣。在接觸到《窮爸爸富爸爸》一書以後,決定創立家教班,一方面讓自己的教學能影響更多人,二方面希望能提早財富自由。
起先,我找了同學們創辦名為「夢想學園」的家教班,後來整個團隊被邀請到大型補習班「得勝者文教」服務。
「夢想團隊」不只傳遞知識,更重視「傳遞學習的方法、成為學習的榜樣」,讓國高中生可以從這些年紀相近的大學生身上,獲得遠比解題、教學更有價值的啟發。
由於這個模式的成功,當時我們在補習班兼職的收入堪稱豐厚,單從收入來看,畢業後投入補教業,也不是一個太差的選擇。但是服務一段時間之後,我開始意識到這個模式的侷限:我們只能服務付得起高額補習費的人。
如同好友書平的文章所提,相較於錢,我個人更重視影響力,因此我不滿足於就此卻步,而是不斷思考突破這個困境的方式。
當然,醫學院的課業仍是我當時的生活重心之一。
上課時,最引起我注意的是多數的同學,包含我自己,都會在課堂上逐步進入昏迷狀態,不時有半數同學趴成一片。當時,我一直在想,所謂最好的教育不就是上好大學遇到好老師、好同學嗎?可是全班睡成一片的教育,真的是好教育嗎?還是好的教育有除了好老師、好同學以外更重要的要件?
有一天,值完班身心俱疲的我,在用餐時意外看到一篇報導:〈比爾蓋茲最喜歡的家教老師〉,裡面介紹了可汗學院的創辦人 — 薩爾曼可汗如何透過教學小短片、互動式練習題以及一個功能相當完整的網站,來免費幫助各式各樣有學習需要的人。
而其中一個他所幫助到的,正是比爾蓋茲怎麼教都教不會的女兒。後來比爾蓋茲深入研究後發現,當我們可以把更多傳統知識面的講述、作業批改等搬到線上成為有趣的網站時 ……
學習就可以「不受時間、不受空間」的限制;最重要的是,可以「按學習者的速度」來前進。
我突然像是被電到一樣豁然開朗。我意識到,如果想用最低成本把優質教育普及化;如果希望教育不只是單向地聽講;如果希望讓師生之間有時間可以更有人性、有深度地互動,那麼整個教育系統必須導入「線上工具」,數位化的教育能讓「因材施教」的理想更有機會發生。
從那時起,我開始在假日抽空,錄製國高中的數學、物理、化學、生物影片分享到 YouTube,透過一些使用者的反饋,我逐步確認這樣的學習需求是存在的。
02 看見自己、看見需要,走出屬於自己的路
經過這一路的探索,我對於教育的熱誠更深刻。
如果用更長遠的眼光來看社會發展,教育的角色會比我們想像的更加重要,因此,我花了許多時間在思考、禱告,並且與父母有許多對話,讓他們知道,我會養活自己,不會麻煩他們。
而最後推我一把的,是我在安寧病房的經驗。我發現人在臨走之前最在意的就是兩件事:
1. 與重要他人的關係是否圓滿
2. 未完成的願望是否能實踐
很多患者都在願望實踐後的一到三天離開這個世界,我自己的感受是心上的石頭放下後,比較能安然地離開。我想,既然人死前最在意的就是重要關係與心願是否完成,為何不從此刻開始,我就重視這些事情?
因此,我訂下了三年的期限,如果投身教育三年卻沒有成績,那我就會回醫院當同學們的學弟。雖然看起來晚了三年,但至少我的心中不會有遺憾,不會等到臨走的最後一刻才在想「如果我能為教育做些什麼,那該有多好?」
知名的美國脫口秀女王歐普拉(Oprah Gail Winfrey)曾在哈佛大學 2013 年畢業典禮演講時引用神學家瑟曼(Howard Thurman)的名言 ——
「不要問這個世界需要什麼。問你自己,有什麼事會讓你充滿活力,然後就去做吧。因為這世界需要的,就是充滿活力的人。」
自我探索、追求夢想並非自私的表現;相反的,我深信真誠地面對內心的聲音與熱誠,勇於向家人、朋友分享內心深處的想法,並且紮紮實實在自己的興趣上發展能力,才是對自己負責。如此,我便能成為那位世界所需要的人。
於 2013 年七月,剛退伍的我因此加入方新舟董事長創立的誠致教育基金會──這也是均一教育平台的前身。
二、五年來,我看見的是改變,也是希望
03 第一個五年,我們打造團隊、發揮影響力
自從 2013 年 7 月加入誠致教育基金會團隊算來,我在均一服務滿五年,同學們大多也都升上主治醫師,發了不少 Paper,而在這五年,投身教育的我和均一的夥伴們做了些什麼,產生了什麼影響力呢?我想主要有兩件事情可以跟大家分享。
第一、創立全台最大的免費線上學習平台 —— 均一教育平台
均一平台目前有 120 萬人註冊,每週 4.8 萬人在線學習,是全國最多人使用的數位學習平台。
大數據為我們證明:用均一平台學習,學習動機和成績會明顯提升。更有許多現場的案例讓我們看見台東縣延平鄉的布農族小孩、宜蘭縣大同鄉的泰雅族孩子、苗栗/雲林/屏東等許多的弱勢孩子,在用了均一以後重新愛上數學,而且整個人的信心重新被建立。
這份質量兼具的影響力,讓我們逐步跟教育部、各縣市教育局處合作,幫助更多的孩子、老師透過均一教育平台改變他們的學習與教學,如今在全台灣許多教室裡,你都可以看見均一對於現場教育的影響力。
第二、建立全國唯一的教育科技 NPO 團隊
均一平台的創辦人方新舟先生,將誠致教育基金會打造成一個給年輕人發揮的舞台,信任夥伴的同時,也鼓勵我們挑戰高產出及使命感。因此吸引了一群重視意義感及影響力大於薪資的年輕人,有的夥伴從台積電、Garmin、摩根大通等公司投入,組成跨軟體、教育、推廣與營運的高複雜度精兵團隊。
在新的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接棒整個均一的業務後,整個團隊仍舊持續吸引優秀的年輕夥伴加入團隊,希望讓這一波教育創新能持續延續。
透過內部產出與善用外力雙管齊下,五年內,均一平台累積了一萬多部短片、四萬題練習題,及因材施教的軟體機制與教學法。平台影片觀看次數逾兩千萬次,練習題使用次數一億五千萬次,超過國內其他花費高額預算,但使用量僅有均一 10% 的類似平台。
04 第二個五年,擴散影響力,加速再創新
在2017年,原由誠致教育基金會運作的均一平台,經由董事會決議,正式獨立運作。第一,方董事長相信,讓年輕人成長的最快方法,就是扛更大的責任,獨立去扛整個組織的運作、財務等,年輕人才能加速成長,社會也比較不會出現領導人才的斷層。第二,誠致在2017年開始了全新的公辦民營學校工作 ,這是一個全然不同的專業領域,兩個重要業務分而治之是更為恰當的。關於這整個過程,今年年初我寫過一篇文章<均一平台的交棒故事:教育創新與使命傳承>,也歡迎大家參考。
全新的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,秉持著「規模化改變台灣教育」的方向,在108 課綱即將啟航的前一年開始展開第二個五年計畫,由於新課綱強調的不僅是知識,而是融合了知識 + 技能 + 態度的「素養」。
因此我們計畫在數理科加入引起動機型的影片、互動式習題與模擬實驗,同時擴大科目至 108 課綱新加入的電腦科學,逐步評估是否投入需求越來越強的語言學習軟體。除了內容的開發,軟體開發上也需要能夠支援,讓使用體驗更方便,我們甚至計畫開發人工智慧,協助優化學習的路徑與體驗。此外,在教師培訓上,將從 10 縣市擴增至 15 縣市。
以上在內容、軟體與推廣面的新投資,會讓我們的每月開銷增加 60 萬,這也是我們這一次集資計畫的金額由來。
如果不在今年做,那麼透過全新的課綱來加速教育改變的良機就喪失了!
這一波加速能夠讓我們在高互動性的內容、人工智慧、與教學法/學習法的整合這幾個方向尚再創新,我們相信在下一個五年, 80% 的孩子有機會接觸到全新的教學模式,而 20% - 30% 的教學現場,有機會穩定轉變為面向未來的教學樣態。
三、邀請你跟均一攜手,加速這場教育變革
05 不營利、不拿政府錢、不做廣告的均一營運邏輯
均一最原始的意思是教育應該「均等、一流」,這麼大的願景,單靠一個組織是無法完成的,因此團隊不斷地在思考:我們如何成為有公信力的單位,讓大家真心相信均一追求公眾的利益,而非個別的利益。
由於教育是非常公眾的事情,我們選擇非營利模式,因為多數的時候,營利的壓力往往很難讓人專心顧及弱勢以及教育的創新。從發現需求,到滿足消費者需要的週期夠短,才適合營利模式,系統性的教育改革,是相對長遠的事,非營利的模式讓我們更能專注在自己的使命上。
非營利、專注於使命的營運模式,讓我們全年無休免費提供優質學習資源,當然,也有其他聲音:
「如果你們不跟使用者收費,而教育基本上又是政府的事情,所以,你們應該要去跟政府拿錢、拿計畫才對。」
確實有不少單位是透過有效執行政府的專案維持其營運。但是,均一有兩個明確的理由讓我們決不拿政府的錢。
第一,吃人嘴軟拿人手短。
政府是教育最大的負責者之一,身為民間單位的均一,需要做好監督的角色,一但有了金錢上的往來,氣就短了一截,在必要的時候要批評也會有所顧忌。過去,我們可以透過各種不同的方式對政府在不同議題上發聲,除了營運成效不錯外,沒有跟政府拿錢也是因素之一。
第二,政府的錢很不適合拿來做創新的事情。
政府的支出受國家法規的規範,需要有適當的項目才能投資,而通常一個項目的成型都需要時間,要用政府的經費做創新內容開發、軟體開發等,實在困難重重。
當大家理解均一不營利、不拿政府錢的理由後,又有人會問:
「既然你們流量還不錯,為什麼不用廣告,跟廣告商收費呢?」
這個答案需要回到我們的初心:「均一想提供給學習者、教學者什麼樣的環境?」我們在閱讀電子媒體時,不時跳出的廣告時常會讓我們心煩,而同樣的狀況轉移到孩子身上,孩子原本學習的意願就已經不高,還要一直被各式廣告干擾,甚至真的被吸引去注意力,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學習平台嗎?
也因此,基於以上原因,均一目前的資金來源 100% 是靠捐款。這樣的模式或許有其風險,但我們相信,一個非營利組織可以靠著擴散影響力,讓大眾、企業理解與支持來長久運作。
06 黃金三角:45%、45%、10%,理想捐款配置!
既然我們要靠捐款來運作,那麼,捐款來源有哪些呢?我們可以把捐款來源分成三大類,企業與機構(如基金會)、社會大眾(個人)、均一平台的董事會,而我心目中理想的比例是 45%、45%、10%。為什麼?
首先,均一必須去跟企業或相關基金會募款,因為企業都有所謂的企業社會責任(CSR),通常會有配搭的捐款,一方面做公益,二方面節稅。每一年這方面的錢其實並不少,但是被有效花掉的可能不多。因此,在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時,我們希望自己能成為他們更好的選擇,企業通常很重視效率,如果我們持續跟企業募到款,代表組織的影響力與效率必須要維持一定的水準。這種良性的壓力讓均一這個非營利組織可以避免落入平庸的循環裡。
目前,有越來越多企業開始支持均一,都是從影響力與效率的角度切入。如果不持續增加影響力與效率,我想我們也很快就會被淘汰。
第二,我們希望從企業募到一半款項,另外一半則號召社會大眾支持,因為每一筆定期小額不僅僅代表著錢,更代表一個信任均一用科技革新教育的支持者。有一句話說:
「你的財寶在哪,你的心就在哪裡。」
任何人都需要經過思考與判斷,對贊助對象有一定的認同,才會投入小額捐款。若以 2020 年我們預期的年度預算 4000 萬來看,45% 的經費代表的是1800 萬的投入,每個月 150 萬,也就是 3000 人的每月定期定額 500 元的支持。這 3000 位夥伴,就是我們在社會最佳的 Partner。
當民眾支持的聲量越大,我們就有機會加速變革的力道,反之則需減緩。
最後,董事會的 10% 支持,是為了我們正在開發的創新技術,因為還在不成熟的階段,很難跟企業或社會大眾清楚表達,就需要依賴關係最緊密的董事會的支持了。
綜合以上,我們希望透過 45%、45%、10% 的比例讓均一的營運 —
兼具影響力、效率、接地氣又有前瞻性。
07 培養孩子,需要整個社會的力量
過去兩個月,我分別和蔡總統、柯市長就教育的未來走向有意見交流。我看見的是,不論是中央、地方政府都很努力地想要突破,但也都覺得有些使不上力或者效率不夠高之處。為什麼會這樣呢?因為,教育的「利益攸關者/ Stakeholders 」實在太多,幾乎沒有一個單一單位可以獨自創造改變。均一深知這一點,因此我們整個組織才會用「平台」的方式來運作,使每一分投入都能產生一定的槓桿效用。
我們希望能系統性地陪伴、成就更多孩子,而每一個小小的支持,都能幫助教育系統有更好的轉變,因為教育是對社會最好的投資。再次誠摯邀請你用每月小額支持均一、支持孩子,讓教育變得越來越好。而身為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的負責人,我會確保團隊妥善運用大家提供的資源,讓你的支持成為促成改變最關鍵的火種。
五年前我棄醫從教,你問我後悔嗎?
「我不討厭當醫師,但我更喜歡去建立環境去啓發孩子。如今,每天早晨睜開眼睛,我感覺我的生命充滿動力,有什麼比這更幸福的呢?」